紅飄帶休閒板塊's Archiver

ckinnewwy8954 發表於 2012-12-29 08:09

滕王閣記

步至八一橋,遙隔贛江畔。接水天之光,交相輝映,天地之間,贛水之濱,含古香古色之樓閣,以其分明飛簷棱角之形,現於眼前,映入眼簾者,乃素有“西江第一樓”之稱——滕王閣。

滕王閣,始建於唐永徽四年(西元653年),乃滕王李元嬰遣洪州刺史督工營建。後經千年之變,屢毀屢建,計次之二十有八之多。時值,洪州都督閻公於上元二年(西元675年)首次修葺。畢工之際,於此大宴群賓。當時是,勃恰欲往交趾探其貶謫之父。適逢重陽佳節,乃會於洪洲。勃素聞閻公之盛名,遂前往拜謁,因宴而公邀其同往。席間,勃依酒而起興,揮就一曲千古絕唱——《滕王閣》,齊文並作一序,而尤以序為名。詩文寫畢,四座齊驚。公嘆服曰“此真天才,當垂不朽!”據《唐才子傳》載“勃,欣然對客。操觴,頃刻而就,文不加點,滿座大驚!”以此詩序之名襯其閣之著,刺眼有過之而無不及也。

後,宋大觀二年(1108年),經久數百年,閣塌,複重建。侍郎範坦督工於此,修葺間,重加“壓次”“挹翠”二亭,以閣為主,輔之以群亭以顯富麗之態。世人稱其道“歷代滕王閣之冠”。

時值軍閥混亂之際,閣損毀過半,洪都民眾自發又修之。己巳年(蛇年)重陽間,古之恢弘之閣乃重現於江水之濱,為今閣之形也。當下,賓客覽觀之閣,乃為匠人依宋時《重建滕王閣計畫草圖》之形所建。宋時之閣尤以窈窕多姿而稱之於世。

觀其形,閣建於一十二米臺座之上,自外而觀乃現“明三暗七”之局也。兩翼間,各築一高臺,臺上為遊廊。遊廊南北兩側各一亭,在北者曰壓江,在南者曰挹翠。雕廊畫柱,斗拱層疊;門窗剔透,倚天聳立。猶似平翅欲飛之鵬也。望其下,南北皆為湖,有橋於其上,其名曰九曲風雨,蓋以此明閣之史也。晴雨時節,水閣呼應,相得益彰也。

遊於此,濃妝豔抹,難掩現代氣息。鋼混架構,難品舊日風姿。電氣化間,孰不讓人頓生失落。就今技新奇而言,無可厚非;但就閣氣韻以顯,差強人意。

閣內,雖有電氣設備,沖此千古一序之名,惟將委屈之詞藏於心中。勃所著《滕王閣序》乃千古之一序,一家之絕書。內閣以東坡書跡之序於壁而刻,細品間覺筆氣韻味十足。拾級而上,可觀其貌之盛也。堂間,壁上,名家之作,滿目暢然。昔湯顯祖所著臨川四夢;李元嬰細筆勾勒百蝶圖;盛唐之時大唐歌舞,盡顯眼前。人傑圖,地靈圖,吹簫引鳳圖,不覺間引人入勝。懸於廊簷下乃四塊金匾,東者“東引甌越”、南者“南溟迥深”,西者“西控蠻荊”,北者“北辰高遠”,此四言均出於序。

其外大而內小也,蓋取其大以顯內之秀也。緩步遊於閣間,足以暢敘情懷,怡然自樂也。

登臨其上,隱今時之景於思;閉目遊神,憶舊日之趣於心。暢遊間,忘卻現實之氣,丟棄塵世之怨,任其名利權財,皆放於腦後,拋之九霄。遙想間,猶可見高閣宴中,群朋滿座,斛籌交錯。勃,持酒而立,揮筆寫就詩序之景,歷歷在目。轉思間,勃渡海而亡之像,滿於沉湎,不覺心中泛起憂意。千古之才,命歸於海,歎息中悲憫叢生。此情此景,竟使人難出己思,許是因景思人,憂從中來,實為無奈。

沐江風,觀水動,一花一木盡收眼底。覽物之情,亦足以遊目騁懷,遐緒暢躍。遠望長空萬裏。西山橫翠;近觀迂回狹道,錯落有致。

遊畢,前情無奈盡上心頭。雖是高閣豎江渚,雖是孤鶩伴落霞,舊景在,人已逝,感物傷懷滿於心。勃之才沒於史,閣之景毀於今。

嗟乎,昔日盛景已不再,舊時情致恰似檻外長江空自流;物換星移幾度秋,卻不見閑雲潭影日悠悠。畫棟已無浦雲伴,珠簾難再卷暮雨。

嗚呼哀哉,勝地不常,盛宴難再。舊景已逝,陳情難抒。

頁: [1]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7.0.0  © 2001-2009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