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老人的“家庭關係學”-2

在教育孩子問題上,作為祖輩和父輩必須保持高度統一,建立統一戰線。我們的傳統觀念與兒女的新觀念新方法也許會有碰撞,但這種碰撞不宜發發在孩子的眼皮底下,兩代人之間的溝通,相互學習,相互吸納,有助於形成家庭教育環境的“一體化”。
表揚孩子的好話天天說
對父母的壞話絕對不說
在我們家的客廳,專門為犢犢建立了一張“犢犢五角星榜”不管在什麼方面,孩子有了進步,做了什麼好事,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也可以在榜上畫一個五角星。這個五角星榜的五角星一天天在增加,孩子很在乎,我們全家都很關注。
在每天晚上的餐桌上,已形成這樣的規矩,當著孩子的面,面對孩子的爸爸媽媽,我們會把孩子一天的生活狀況來一個簡單的小結,在他成長的軌跡中去尋找一、二個閃光點, 幼稚園上課舉了幾次手了,放學後回家洗手很自覺,戶外活動與小朋友比賽自行車,玩滑輪摔了幾跌一點不伯疼,很勇敢……以此來肯定他的成長,激勵他的進步,用五角星給予最高的獎勵。
老人在養育“第三代”問題上最大的忌違是“在父母面前告孩子的狀,在孩子面前說他父母的壞話”。因為在父母面前告孩子的狀,一傷害的是孩子的自尊,二有損於自己的威信。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盡可能自已單獨與孩子處理解決,如果自己實在無法解決,也不能在他的父母數落孩子,甚至借他父母的手來懲罰孩子。
我們在處理二代人之間的關係上,主要體會是:一、在孩子面前,不說他父母的壞話,有意見有想法直接與兒女溝通。二、在孩子父母面前,多說孩子的“好話”我們的口頭禪:孩子又長大了,今天在哪里有進步?哪里表現很捧……三、對第三代不強求他對自己句句都得“聽話”。孩子一天長大,他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,應該允許他有保留自己想法的權利,何況我們老人未必句句話都正確有理。四、每天尋找一個主題,與孩子對話,鼓勵孩子說話,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,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。在孩子面前,我是孩子可以信賴的朋友。我對孩子的要求,不是“聽話”,不是唯唯諾諾;而是“說話”,把自己心裏想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。只要合理的要求,都可以商量。在平時生活,對孩子不居高臨下,不以勢壓人,不恐嚇,不強迫,真正把孩子當作一個大寫的人,當作自己的好朋友。

童心不泯, 成為孩子的玩伴
終身學習, 與孩子一起成長
如果把外孫比作一本書,一天一頁,一月一節,一年一章,這是一本值得我們祖輩去細細品讀的一本書,如果我們連這本書也讀不懂,有什麼資格,有什麼能力和水準去教育我們的“第三代”呢?
我總是這樣提醒自己:讓我與孩子一起成長,他五歲,我也五歲;他十歲,我也十歲;如何做外公,人生第一次,因為過去我只是一片空白。我做過爸爸,但從來沒有做過外公,一切都要從零開始,我必須學習,與他一起學習,向他學習,相互學習。
從65歲到5歲,其核心就是要有一顆童心,有了這顆童心,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童話世界。我和他一起用積木搭楊浦大橋,搭樂方明珠,搭高速公路,搭摩天大樓……我和他一起踢球、跳繩,一起去公園去觀賞各種植物、動物……我和他一起在陽臺造一個小小植物園,觀察黃豆如何發芽,蝌蚪如何長出四條腿?螞蟻如何搬動一顆飯粒……有了這顆童心,才會有同理心,孩子開心,我也開心,成為孩子玩伴,其樂無窮。
從65歲到5歲,使我這雙已經老化遲鈍的眼睛,又重新獲得靈性!面對多彩的世界,從天上的星空到遼闊的海洋,從大地的一草一木到宇宙上每一條生命……我的眼睛就會發出好奇探究的目光!一切都充滿魅力,我會象孩子那樣,去與小樹交朋友,去與小花交朋友,去與小青蛙交朋友去,與天上的星星交朋友。有了這樣一雙充滿童心的眼睛,在我的視野裏,天上的月亮會與你說話,與地上的螞蟻也能相互交流溝通分享。面對孩子一個個為什麼,我會與他一起去探究、去思考、去學習……
有了這顆童心,我會彎下自己的身段與孩子說話,我會聽懂孩子的每一句話語,甚至他的哭聲所表達他的需求、意志和內心的呼喚。一天,吃飯時,他競把飯桌上的筷子、調匙當作積木搭起了黃浦江大橋,我見了不僅不指責批評,反而理解他對玩的興趣,因為在他的眼睛裏,家庭中一切什物,都是玩具,他生活內容的全部就是一個字:玩!所以,吃飯對他來說,同樣少不了遊戲的成分。
有了這顆童心,我在孩子面前的形象不是人民警察,整天板著臉,孩子見了第一個反應就是“怕”對孩子管頭管腳,這個不行,那個不許。
在孩子面前,我的形象也不是打手,孩子稍有違規,就用打來嚇唬,甚至把打屁股,打手心作為讓孩子聽話的靈丹妙藥。
在孩子面前,我的形象不是保姆,什麼事都由我來包辦,孩子自己能幹的事絕對讓他自己動手。飯,由他自己來吃,也許還吃得很慢,把衣服也會吃髒;書包,由他自己來背。路,由他自己來走,也許他走得很慢,有時還會不由自主地蹲下身來看地上爬的螞蟻。
在孩子面前,我的角色是玩伴。我給自己立下了一條規矩:每天與孩子玩的時間不少於兩個小時,在家裏,我可以讓孩子騎在我的背上,從客廳爬到書房……在戶外,我組織鄰居的小朋友與孩子一起玩;在節假日,我會打電話,邀請幼稚園同班的小朋友到我們家來玩。

共同把握成才的“方向盤”
為孩子美好未來打好基礎
現在社會上流行一句口號: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。其實,每個孩子的起跑線都不一樣。每個孩子的智力水準不一樣,潛力不一樣,興趣愛好不一樣,身體素質健康水準不一樣,長相外貌不一樣,家庭環境更不一樣,一句話,一個孩子一個樣,每個孩子都要尋找摸索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途徑與方法。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的重視固然是件好事,但不能違背孩子成長的規律,不能剝奪孩子歡樂的童年。我的觀點: 玩比讀書重要;健康比分數重要;情商比智商重要;孩子的快樂比什麼都重要。早教的任務是培養好習慣,激發興趣,切忌急功近利。
犢犢所在的幼稚園在每日放學後都排了興趣班,例:識字、閱讀、繪畫、圍棋、鋼琴、英語、剪紙、舞蹈……有的家長不顧孩子的需求,認為學得愈多愈好,於是從星期一到星期七,把孩子玩的時間全部侵佔光。我對我女兒說,報名之前,先聽聽孩子的意見。根據孩子的需求,我們給孩子報了二門,一門是鋼琴,一門是滑輪。由於孩子對滑輪和鋼琴很有興趣,所以學得很專致,在班上,他學得認真,進步很快,受到老師的表揚。除此以外,讓孩子保證每天放學後有二個小時參與戶外活動。
家長如何把握孩子成才的方向盤?並非社會流行什麼就強迫強孩子去學什麼,更不是學得愈多愈好,把孩子玩的時間全部擠光。其實,最好的教育是激發孩子的興趣,孩子有了興趣,就會專注,就有動力,最大限度開發自身潛力去獲得成功。我家的外孫犢犢在3歲時,他對坐地鐵有興趣,我們滿足他的要求,雙休日陪他坐地鐵,意外的收穫是他可把4、2、1號地鐵的車站背得滾瓜爛熟,只要一支鉛筆,一張白紙,就可以畫出13條地鐵線路圖。4歲時,犢犢看了一本《太空探險遊戲》,從此,他對宇宙星球產生了興趣,如今,他特別喜歡看太空科幻的電視片,能畫出地球、水星、金星、火星,木星、土星運行的軌道。如今,他已五歲了,他的興趣圈在不斷擴大,知識面在不斷拓展,生活的內容也愈加豐富多彩。
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,這種幸福並非單純體現在物質生活的優越,更重要讓每個孩子充分體驗童年時代美好的時光。在這個前提下,作為孩子的家長必須為孩子把握好成才的方向盤:養成好習慣,為將來走進學校踏上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。好習慣的培養應從生活的每一細節做起,持之以恆,不折不扣。譬如犢犢每天放學回家,我們通過回家“三件事”來培養他洗手的習慣,整理書包,物歸原處的習慣和對玩具進行分類整理的習慣。
為了培養孩子的合群性和小朋友的交往能能力,我們積極為孩子提供夥伴交流的平臺,不管孩子走到哪里,讓孩子掌握融入夥伴交往的技巧。一次,我們全家去松江中央公園玩,見很多小朋友都在河邊的沙灘玩沙,犢犢雖然沒有帶挖沙工具,但在我們引導下,學會自我介紹,向大朋友表達自己願望和請求,結果很快被小朋友接納,加入到新的群體,而成為大家的新朋友。
返回列表